待加強的地方
原始文章於 2020/08/03(一) 晚間寫下
後於 2020/08/07(五) 深夜補充
在這份工作,我發現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問題,為「如何變強」、「如何發展出有意義的人際關係」這幾個終極核心問題提供了探尋的方向:
先講結論,我認為關鍵點在於:
1. 思考速度和深度上一直沒有提升(停留在學校苦讀的 temple)
2. 思考太容易自動跳開、有意識的放棄、刻意地避免
思考速度上要如何提升?
1. 要能建立自己的方向感,一方面將已理解的現實分門別類安置好(心中的樹狀圖),另一方面要習慣帶著未知前進,不要認為一定要 100% 理解才能往前進,試著讓大腦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仍可運作,利用僅有的資訊做出合乎邏輯的猜測,不因為有東西不確定就停止思考和預判。
太容易仰賴「書」這種分門別類、循序漸進的敘事結構,試著多去拆解一些不是那麼結構性的東西(例如看 youtube 某東西的介紹),將其整理成具有結構的樹狀圖
要跳脫沒有方向感,要訣就在於「問對問題(定位點)」進而「解決該問題」
有的問題必須問人,有的問題可以透過查資料,有的問題其實可以自己想通(純邏輯)
我認為自動跳開或拖延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找到對的問題,故解決問題後並沒有給大腦帶來成就感
缺少了酬賞機制,大腦自然就很難以為繼
另一種無以為繼是沒有目標的去研讀一項東西,就是從書的第一頁開始念的那種
不帶有呼應到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追尋,或是並沒有明確和某件事關聯,導致學了以後並沒有致用
久了大腦也會因為缺乏酬賞而疲乏。
舉例來說,如果去看財務報表的書,但不曉得自己為何而讀,要應用在哪裏,久了就會覺得無聊而放棄; 如果一開始就是為了去選優質股票,那麼這個技能就有實際上去應用的場景,有應用就有反饋,有反饋就會持續調整,有調整就會更進步,有進步就會帶來大腦的酬賞,讓自己能更加持之以恆,且解決問題帶來的報酬本身也是一種更大的酬賞。
我看過很多很多文章都寫,工作上不要只是處理自己份內的事,要多去花心力在不是自己份內的事,我一直以為自己有這樣做,但後來發現,一個致命的差異點,在於「有沒有從問題導向出發」,意即不是漫無章法的任意瀏覽不相干的問題(這會沒壓力、很輕鬆, 但結果就是往往會無疾而終),而要從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始出發,以這個問題作為軸心,透過思考 > 蒐集資訊 > 行動,來解決問題,最終獲得一個「明確的問題解決經驗」,甚或是導到另一個問題,當然,解決公司的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價值。
最後,要學會和大腦的「困惑感」和平共處,因為我發覺自己很多時候其實已經問完問題,但腦中還是會有一種疑惑的感覺,這點可能源自於我對於問題的結構並不十分掌握,所以不太確定問這個問題是否就解決了,所以扣回問問題前要想清楚。
2. 多練習「和人打球」:指的是和人的一來一往,人的往來不外乎「互動」,不要因為不確定或不認同就膽怯互動,多觀察、思考、放信號。觀察自己欣賞的人面對類似情境會如何做。我認為人都有傾向和喜好,只要抓住就能掌握個八成,要學會去揣摩。
自小學到的和人互動模式其實只有「避開」,情緒上只有「正常」、「緊張」和「憤怒」(竟然沒有快樂),所以不容易根據自己思索的結果和人溝通,在他人不一定理解或有善意的情況下,仍能自信的闡述自己的想法,但我覺得這是成為一個成年人所必須的技能。
其實第二點仍然扣著第一點,長期練桌球的我感觸非常深,在基本功有一定程度之下,其實打球打得是一個出乎意料,所以其實大部分的時間應該花在「藉由觀察去預判對方的球路上」,而不是自顧自的打著球。
--> 多觀察,不要把頭低著
如何問出對理解有幫助的問題?
如何在沒有方向感的情況下不慌,儘速找到方向?
One Fact:在壓力、情緒或睡眠不足下腦力會變弱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