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錄網友的話
併購結束後,看到身邊目前的同事,以前的同事,幾家歡喜幾家愁,如果單論寫程式的能力,大家可能差不很多,但是因為併購後所得的回饋,不論是在金錢上,或是在經驗上,發展上,為何會有這樣子的天壤之別,讓我第一次深深感受,什麼叫做,幾家歡喜,幾家愁。
身為一個在新創團隊工作的工程師,需要注意什麼,才能夠讓自己於併購或上市發生時,是站在「喜」的那一邊?
第一,如果是技術型併購,那麼對方買的是現有的團隊。所以如果你在併購發生前已經離職,那你的收穫當然不能夠跟當職的團隊比,甚至可能會差很遠,因為在買家眼中,尤其是軟體公司,當職的團隊就是他們買的主要對象。所有併購後要完成的任務,都需要當職的團隊來完成。
第二,你的持股比例是隨時在變化的。當團隊做出成績時,通常會由 CEO 代表團隊於董事會上面提案多發技術股來鼓勵團隊,並肯定成績。如果團隊一直有成績,這件事情應該是持續會發生的。如果核發股票時,你已經不是團隊的一部份,或者,你所屬的產品部門,並不是做出成績的部門,那麼雖然你還是擁有你的股票,可是會因為別的同事股票大幅增多了,而稀釋掉了你的持股比例。
其中,你的部門主管很重要。部門內大家應該很清楚,你做的這個產品跟公司其他產品比起來,是否是相對成功的?如果不是,那麼部門主管是否會接受上級的意見,還是一味一意孤行?上級可能會給你主管自由,給他機會發揮,照自己的意思去做,那麼你就必須要決定,是否繼續跟這個主管走下去了。
第三,我自己是認為,創辦人,薪水可以少拿,就如 Michael Jordan 一樣,你要把預算留給隊友,建立黃金組合,讓你可以贏球,這個 OK。但是創辦人以外,新創公司的薪水至少要符合市場,或更優。所以,你的股票部分,應該看做是多的收入。
最後,對於你自己於併購或上市發生時,該有多少回收,自己應該很清楚。你不是局外的投資人,你是最有內線消息的人,你的產品是否是公司的棟梁?你的主管是否有 vision?產品是否有未來?客戶是否滿意?這些你應該很清楚,從這邊,就可以大約知道,你會被分多少股票,還有以後你個人在這家公司裡的前景了。
身為一個在新創團隊工作的工程師,需要注意什麼,才能夠讓自己於併購或上市發生時,是站在「喜」的那一邊?
第一,如果是技術型併購,那麼對方買的是現有的團隊。所以如果你在併購發生前已經離職,那你的收穫當然不能夠跟當職的團隊比,甚至可能會差很遠,因為在買家眼中,尤其是軟體公司,當職的團隊就是他們買的主要對象。所有併購後要完成的任務,都需要當職的團隊來完成。
第二,你的持股比例是隨時在變化的。當團隊做出成績時,通常會由 CEO 代表團隊於董事會上面提案多發技術股來鼓勵團隊,並肯定成績。如果團隊一直有成績,這件事情應該是持續會發生的。如果核發股票時,你已經不是團隊的一部份,或者,你所屬的產品部門,並不是做出成績的部門,那麼雖然你還是擁有你的股票,可是會因為別的同事股票大幅增多了,而稀釋掉了你的持股比例。
其中,你的部門主管很重要。部門內大家應該很清楚,你做的這個產品跟公司其他產品比起來,是否是相對成功的?如果不是,那麼部門主管是否會接受上級的意見,還是一味一意孤行?上級可能會給你主管自由,給他機會發揮,照自己的意思去做,那麼你就必須要決定,是否繼續跟這個主管走下去了。
第三,我自己是認為,創辦人,薪水可以少拿,就如 Michael Jordan 一樣,你要把預算留給隊友,建立黃金組合,讓你可以贏球,這個 OK。但是創辦人以外,新創公司的薪水至少要符合市場,或更優。所以,你的股票部分,應該看做是多的收入。
最後,對於你自己於併購或上市發生時,該有多少回收,自己應該很清楚。你不是局外的投資人,你是最有內線消息的人,你的產品是否是公司的棟梁?你的主管是否有 vision?產品是否有未來?客戶是否滿意?這些你應該很清楚,從這邊,就可以大約知道,你會被分多少股票,還有以後你個人在這家公司裡的前景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